临近岁末,江苏“三农”工作也迎来了全面把脉问诊的关键环节。今年全省“三农”工作开展得怎么样?各项任务能否如期完成?对照江苏省委一号文件部署还有哪些困难不足?围绕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还有哪些工作建议?10—11月,按照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由省委农办牵头,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等33个成员单位共同组成13个督查组,赴全省13个设区市的26个县(市、区),开展贯彻落实2023年省委一号文件情况专项督查。
看亮点
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督查是抓落实的重要手段。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督促各地扎实推动中央、省委一号文件重点工作落细落实意义十分重大。本次督查组织更严密、重点更聚焦,既查找问题,也考察亮点。”省委农办督查考核处处长钱宏光介绍,“在全面部署的基础上,我们组织13个督查组共46名处级干部参加专题辅导培训。省委、省政府分管秘书长分别参加了实地督查。整体来看,全省各地落地落细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无锡市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书记周为号参加了对无锡市的督查,他指出,无锡市“三农”工作成效具体表现为“六突出六有”:突出党管农村,责任落实有力度;突出关键环节,稳产保供有实招;突出先行示范,产业发展有特色;突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有亮点;突出优先发展,要素投入有保障;突出党建引领,乡村善治有章法。
“南京市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重视程度高,财政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参加南京组督查的省财政厅副厅长倪国强表示,南京市农林水支出预算投入和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连续多年实现双增长,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超过6%的年度考核目标。创新推出“4+N+3+3”的政策性农业贷款方案,促进更多金融“活水”流向乡村振兴领域。
“我们比较关心就业富民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和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情况。”省人社厅副厅长张宏伟说,“常州市将服务端口前置、重心下沉,发挥‘大数据+铁脚板’作用,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米’。实施劳务品牌培育建设工程,立足乡村产业优势,打造了一批带动就业成效明显的劳务品牌,‘武进轨道交通技术员’入选国家级劳务品牌。”
“苏州市以‘片区化’理念建设美丽乡村,通过突破行政边界,把全市约1000个行政村整合成若干个乡村振兴片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省委农办副主任杨天水表示,苏州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长效管护行政村占比100%,连续两年位列中国农科院《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报告》综合评分第一,相关做法值得借鉴。
淮安市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分配跟着效益走,今年以来已单列393.80亩用地计划专项用于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淮安市逐步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强化用地保障。”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王永章在督查中发现,淮安对投资10亿元以上的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和农业领域“专精特新”项目用地予以优先保障,全方位多角度强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土地要素支撑。
“泰州市稳产保供基础进一步夯实。”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薛璐璐表示,今年泰州市夏粮再获丰收,夏粮单产394.16公斤/亩、小麦单产397.69公斤/亩,分别位居全省设区市第3名、第2名。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国家级水禽基因库、国家级姜曲海猪保种场,各项工作可圈可点。
查问题
让督查成为推动工作落实有力抓手
此次督查坚持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看、指着问题改,深入田间地头“望闻问切”,确保既能“指名道姓”讲问题,又能“把脉问诊”开良方,切实让督查成为推动工作落实的有力抓手。
各督查组组织两三人“小分队”,不打招呼,直奔52个乡镇106个村实地查看人居环境、村容村貌,入户访谈318名农民,集中了解强农惠农政策到户情况和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个别访谈了26名县(市、区)党委书记、100多名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50多名乡镇党委书记和60多名村书记,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同时,将日常“四不两直”暗访、检查督查累计发现的63条面上和个性问题,以及乡村振兴考核半年评估发现的短板弱项,形成问题清单及时反馈给相关地区和部门。
从督查情况看,各地在贯彻落实省委一号文件过程中存在着地区之间、工作之间的不平衡性,创造性落实工作的举措、方法还存在一些不足。
在强化粮食安全高水平保障上仍需加强。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总工程师韩峰看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当务之急,“有关地区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持续推进灌区与高标准农田协同建设。加大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布局。”
在推进乡村高标准建设上仍有短板。省住建厅总工程师、党组成员路宏伟指出,“要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有条件的涉农县(市、区)开展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培育建设。将传统村落作为优先支持对象,加强重要节点空间、公共空间、建筑和景观的详细设计,保护自然肌理和传统建筑,强化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文化价值和文化竞争力。”
在乡村治理能力上还需要持续提升。“现代化乡村治理还存在着部分村级党组织群众组织力还不够强,基层干部不会做、不善做群众思想工作,缺少有效引导群众、凝聚群众的措施办法等问题。”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公永刚指出,“要提高基层干部抓‘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意识,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传统美德,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拓展、提质增效,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在促进城乡高水平融合上还需要继续深化。“有关地区要在推动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上下功夫。”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杭海认为,要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着力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县乡村统筹,进一步畅通城乡生产要素循环、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市民化。
谋发展
确保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开好局
专项督查是对各地“三农”工作“含金量”的一次检验,也是有关部门开展实地指导的一次行动。在督查反馈会上,针对督查组反馈的问题,各地党委政府负责同志均表示虚心接受、全部认领,将迅速梳理问题清单和整改要求,制定具体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间表和责任人,扎实抓好整改工作。
镇江市负责同志表示,将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都市目标,着力夯基础、强特色、补短板、促增收,聚焦产业强农、生态助农、兴村富农、民生惠农,以更高标准、更硬举措、更大力度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以高度的自觉、有力的举措、务实的作风抓好整改,以实实在在的实际成效让省委放心、让农民群众满意。”宿迁市负责同志表示,将以省委一号文件专项督查为契机,全面查找不足,全力推动稳产保供提质、产业能级提档、富民强村提速、乡村面貌提优和农村改革提效。
各地纷纷表示,督查组“严、准、细、实”地反馈问题和不足,树立了更强的“标杆意识”。将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把握“走在前、做示范”的指示要求,全面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要筑牢粮食安全屏障,守好群众‘粮袋子’。”徐州市负责同志说,要全力以赴做好秋收工作,积极开展机收作业服务,保障农机作业安全。确保适墒适期高质量播种,实地指导农民落实关键措施,高效推进秋种工作。
“扬州要以宜居宜业为要求,在乡村建设上营造更多特色。”扬州市负责同志表示,“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百千万’行动,加快提升农村水利、道路、能源等配套水平,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树立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先进典型,重点打造10个乡村振兴示范镇。”
“我们要将工作重点放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连云港市负责同志介绍,该市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持续促进农民增收。
除了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不少地区和部门也提出了工作建议。盐城市负责同志希望,在全国率先建立完善粮食主产区补偿机制和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粮食主销区以购买生产指标的方式向粮食主产区实行转移支付。
南通市负责同志希望,尽快优化和完善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范围,细化用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条款。
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赵晓东建议,各地要坚持保基本、稳刚需、优供给、促均衡的发展思路,推动谱写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并行、设施建设与能力提升并举、事业进步与产业发展并重、家庭尽责与乡邻互助结合的高质量“苏适养老”农村篇章。
省水利厅副厅长喻君杰建议,各地要加快建设城乡互联互通的现代水网,统筹灌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夯实粮食安全水利基础;加快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和农村供水保障,打造宜居宜业水美乡村。
“我们根据省级2023年度督查检查考核工作计划开展专项督查,并与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半年评估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督查质效,为基层减负。”杨天水表示,自2020年开展省委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专项督查以来,江苏省已逐步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典型经验清单、主要问题清单、意见建议清单“三张清单”,构建完整的闭环管理责任链条,从方案制定、培训、自查、考察、暗访、访谈、反馈、整改等环节,全方位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现场化督查、可追溯性整改。“通过督查找问题不足、提对策建议、谋发展思路,发挥督查利器作用,推动各地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抓好‘三农’重点任务落实,确保各地贯彻落实一号文件有力、有效,更好地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