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要内容,也是基本前提。加快发展“一县一品”是产业兴旺的抓手,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现实要求,是促进农民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的战略需要。贵州发展“一县一品”是实践农村产业革命,牢牢把握“八要素”,全面落实“五步工作法”,聚焦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的创造性实践。
发展“一县一品”是产业兴旺的根本要求。通过重点打造一个核心产品,扶持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小规模农户,形成一个优势产业,可以创新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形成规模效应,成为打造当地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典范。近年来,贵州省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强化品牌培育,逐步形成了一批县域农业产品品牌。
发展“一县一品”是合理利用资源的应有之义。低纬度、高海拔、云雾天、湿度大的气候条件和两千多米的海拔落差使得贵州的立体农业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森林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耕地、水源和大气受工业及城市“三废”污染较少,具有发展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水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优势和潜力。各地应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一县一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的条件,走特色化、差异化产业发展之路,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
发展“一县一品”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贵州立足本地资源,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等因素,优先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大力培育“一县一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不断壮大了县域实体经济,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发展“一县一品”是促进产业融合的重要抓手。“一县一品”的快速发展培育了一大批各具特色优势的专业县区,许多县区随着主导产业逐渐壮大,有效带动了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2018年,贵州农业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围绕“一县一品”,贵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涌现出了许多典型发展模式如以湄潭县茶文旅一体化为代表的农文旅一体融合发展模式,以兴仁县产城景互动为代表的复合型融合发展模式,以及循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技术渗透融合模式、多功能拓展模式、产业链一体化模式和“订单农业”融合发展模式等等。
实施“一县一品”,关键是因地制宜。实施“一县一品”战略,要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资源特点,遵循规模经济规律,重点发展全省选定的茶叶、食用菌等12个特色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构建“一县一品,一县一业”的“特色加板块”的发展格局。
实施“一县一品”,途径是黔货出山。种得出,要卖得掉卖得,卖得好。做大做强“一县一品”,必须要打好黔货出山这张牌。打造好黔货出山,要以市场作为底层逻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为必备基本功,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规范化、标准化质量等级、价格策略、目标市场、售后体系等。
实施“一县一品”,重点是接二连三。接二连三就是要大力发展适合“一县一品”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中资源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和加工园区,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区域性综合性商贸冷链物流基地,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综合性加工配送中心和产地集配中心,健全覆盖农产品收集、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的冷链物流体系,增强农产品分级包装、加工转换、冷链物流和仓储运输能力,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
实施“一县一品”,保障是一品一牌。构建在全国范围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贵州特色文化认同,打造属于贵州的特色品牌,就是目前实施“一县一品”的当务之急。一是应结合当地文化资源打造农产品品牌,每个区域集中力量专注于加强一个“品牌工程”项目建设,积极打造特色的、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品牌。二是要加大规范邻近区县的同种生态农产品不同品牌的竞争现状,加强品牌规划建设。此外,还要加快产品开发,培育和扶持龙头电商企业通过产业化经营带动贫困户生产加工,建立完善的网销供应体系。
(作者: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 执笔:颜强、蒋正龙。本文为2019年省领导圈示课题《贵州“一县一品”产业布局和黔货出山前景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