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工作动态
新闻资讯
会员服务
政策法规
乡村振兴艺术团
证书查询
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

为乡村振兴战略铸魂强基

文章来源:东北网         日期:2020-09-02 10:32:48 阅读量:

我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活动巡礼


黑龙江日报9月2日讯 乡风文明像一道绚丽彩霞,为龙江乡村增添一抹美丽色彩。时下,随着我省不断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美景、美德交相辉映,好人、好事相得益彰。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生活新气象,正在为我省乡村振兴、决战脱贫攻坚注入强大力量。


移风易俗描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通广播电视、通宽带、通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村医、有文化活动场所,吃上安全水、住上安全房。”日前,记者走进富裕县一些村庄时,时时处处都真切地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在路上,文明乡风扑面来”的可喜变化。


创建文明示范村是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为此,我省全力打造“升级版”的文明乡村,推出了24个乡风文明示范乡镇和48个示范村,带动各地持续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营造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每个村落都在振兴路上提起了精气神,每户村民都挺起腰板,精心谋划脱贫致富的“小日子”。


在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奋进的道路上,我省各地乡村不仅要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还要“个人养成好习惯,乡村形成好风气”,积极推进移风易俗、遏制农村陋习,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培育优良家风、培育新乡贤文化。


过去,一些农村地区大操大办、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屡禁不绝,是文明乐章中的不和谐音符。伊春市嘉荫县红光乡燎原村聚焦婚丧喜庆大操大办、高价彩礼、攀比炫富等陈规陋习,举全村之力打响了破除陈规陋习攻坚战,逐渐在全村把人情消费负担降了下来,把新风正气树了起来。


涵养文明乡风,需要结合实际建立并完善村规民约。我省各地注重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约定办事规模和标准,形成老百姓自己的“土规定”“好规矩”。不少地方还设立专门场所,免费给村民提供办事场地、司仪服务和文化活动,有的地方用道德讲堂为村民举办结婚、祝寿、升学等仪式,让村民留下美好的生活记忆。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典型引路是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最有效的办法。我省运用群众身边的榜样力量提升村风、民风,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思想道德建设“三好”(好母亲、好公婆、好儿媳)等系列推选活动,已成为我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常规动作。这些身边好人言传身教,将新时代乡风文明传递给更多人。


如今,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生活方式科学文明健康的多了。文明乡风沐浴下的黑土地,乡风淳、百业兴。


文明实践中心


成为乡风文明的助推器


文明贵在养成,文明重在实践。自中央提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来,我省高度重视,精心谋划,试点先行,积极有为,全省3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8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83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成为助力乡风文明的“催化剂”、传递时代新声的“扩音器”、服务关心群众的“便民桥”,并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明水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突出思想教育引领、宣传宣教党的政策、深刻阐释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宣传普及文明礼仪规范五大理念,打造具有鲜明明水特色的文明实践中心,并结合群众美好生活需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办到群众家门口,让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坎里。“实践站是个筐,难事往里装;实践站是个宝,用它效果好”,明水百姓口口相传。


为能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方正县建设了便民服务大厅、文娱活动大厅、日间照料中心、司法调解、志愿服务站等一应俱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在理发室等候理发的刘大妈对记者说,没有疫情时,每天都有很多群众来这里活动,从缴水电费、换煤气,到日常体检、文体娱乐,在这里都能解决。


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我省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合实际和百姓所需,组织开展各有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


大庆市大同区集中力量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创新群众点单、平台亮单、中心派单、中队接单、志愿送单、积分兑单、群众评单“七单”服务模式,围绕解决群众“最想听的内容、最喜爱的活动、最想学的知识、最需要的服务、最闹心的难题”等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在安达市,“法润万家乡村行”志愿服务队用歌舞、小品、说唱和戏曲的形式对农民进行法律知识普及,受教育群众达万余人。


充满“泥土味儿”的理论宣讲,传递温情的志愿服务,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已经在龙江大地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文化惠民工程涵育乡村文化根脉


享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我省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为主题,广泛开展“文艺轻骑兵”“金色田野”“文化进万家”“咱家门口唱大戏”送戏下乡等系列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即便是在疫情期间也是好戏不断,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抗疫文艺作品2万余个,网络展览300余次,网上演出700余次,受益乡村群众百余万人次。此外,还开展“到人民中去”网络文艺活动,举办“文艺进万家健康你我他”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公益课堂直播、“云艺”生活空间特别节目和“云赏端午·品味龙江”网络文艺直播等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节日生活。


农家书屋是全民阅读在农村的主阵地,我省一个个坐落于乡村的农家书屋,让农民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我省通过打造“黑龙江农家书屋数字阅读平台”,让农家书屋“活”起来,为农民群众提供数字图书、有声图书、音频、视频等多形态的内容服务,使农民群众不受时间、地点和形式的限制,可看可听,享受免费阅读服务。为了激发农民阅读的兴趣,我省还积极开展“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我爱阅读100天”读书打卡和“发现乡村阅读榜样”等活动,吸引读者兴趣,增强阅读粘性。


我省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没有一味比照城市的繁华,而是反躬寻觅乡土的根脉。一些市地,通过弘扬特色乡土文化,发挥文化的滋养和涵育作用,实现以文化育民、乐民、惠民,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在宁安市,宁古塔文化节吸引了40多万群众参与其中,活动时间长,影响范围大;哈尔滨市通河县通河镇桦树村将每年的9月12日定为桦树村仁孝节,开展百家宴活动,每桌10名老人,由子女为她们做孝心菜,让子女给长辈抬花轿、表演节目、唱《感恩的心》……这些活动赋予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以“时代内涵”和“大众味道”,真正让农村留住乡韵、记住乡愁。


而今,放眼龙江广袤的农村大地,乡风淳,乡村兴,文明乡风散发最值得珍视的“乡土味道”。有的农村基层干部感慨说,唯有让文明浸润乡土、让文化滋养乡情,才能为乡村振兴舒展精神之翼,留住每一个人心中的美丽乡愁。

 


相关新闻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1号 邮编:100125

中国乡村振兴QQ群: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