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苏州召开共享农庄(乡村民宿)创建暨“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苏州)专场活动推进会,加快了第二批共享农庄(乡村民宿)的打造步伐。此前,苏州首批共享农庄(乡村民宿)总面积已达8179亩,预计接待100万人次以上、营业收入超2.3亿元,解决了679人就业问题。
作为苏州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抓手,共享农庄的创建,促进了乡村产业升级,带动了农民致富增收,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苏州市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局长吴文祥说:“未来将把共享农庄(乡村民宿)建设成为苏州全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品牌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一张崭新名片,为全市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发展动能。”
供给改革 满足高端消费需求
立秋将至,来到吴中区甪直镇瑶盛村的耕趣农乐园共享农庄,湖滨大草坪在阳光下闪耀出勃勃生机,5幢精心修葺的独栋民宿沿河错落,展示出江南水乡特有的古典秀美,6座风味迥异的特色餐厅让游人口舌生津,几百亩等待采摘的果林孕育着甜美滋味……
“以前我们苏州乡下只有农家乐,只能吃个饭、采点菜什么的,环境和服务质量也跟不上,玩一趟还要踩一脚泥。想带老人小孩玩得舒服一点,还得自己开车到浙江去。现在身边就有这样的精品农庄,不仅我们家喜欢过来玩,公司的团建活动也是放在这里搞的。”住在苏州市区的张晓泉夫妇已经是第三次带着儿子过来游玩了,他们最喜欢这里的亲子足球和射箭项目。
7月26日,一拨特殊的“小客人”到达吴江区平望镇玫瑰园共享农庄,开启五天四夜的夏令营生活。他们在古香古色的同达文化园里学习了制作艾包、传统插花、创意盆栽等课程,在恬静农场和蔬菜大棚里体验了摸螺蛳、钓龙虾、找鸡蛋等“土活动”,在禅意民宿感受了榻榻米式居住空间,还享受了来自玫瑰园土地的定制化供给的三餐、果蔬和茶点。
“这是玫瑰园举办的第四届夏令营,人气和热度依然不减。”玫瑰园副总经理范林妹介绍,公司依托500亩“恬静农场”,开设玫瑰采摘节、亲子田园丰收体验等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同时以“花养生活”为主品牌,以“耕读农文旅”研学IP为核心,打造“玫瑰书院”,教授花道、茶道、香道、琴道等八道。此外,还通过延伸餐饮、民宿产业,实现了研学营、夏令营等项目。“这些活动尤其受到女性客户的青睐,基本上场场爆满,而且招揽了一大批回头客。”范林妹说。
共享农庄(乡村民宿)的创建,满足了老百姓对高端乡村旅游体验的需求。这是记者在苏州多家共享农庄现场听到的游客朋友们的共同感受。当前,苏州市已有14家这样的共享农庄(乡村民宿)。
“之所以命名为共享农庄(乡村民宿),是希望站在共享经济的风口,把苏州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向更高的水平和层次。”苏州市农业农村局宣传与信息化处处长张强说,苏州很早以前就开始通过发展农家乐带动乡村旅游,但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老百姓对乡村旅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浙江等地相比,苏州还明显缺乏高端乡村旅游产品。这也是苏州下定决心打造共享农庄的重要原因。
打造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载体,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苏州早有谋划。2018年初,苏州便提出打造“乡村精品民宿”,初步确定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向。2018年底至2019年初,正式提出“苏州共享农庄(乡村民宿)”这一完整概念,明确把特色农业和乡村民宿作为两大必备亮点。
发展共享农庄,苏州正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前行。今年将累计培育50个共享农庄(乡村民宿),到2022年,全市预计累计培育100个苏州共享农庄(乡村民宿)。
理念升级
打造融合发展新载体
在吴中区东山镇碧螺村,悠悠茶香终于从农户的茶果园里飘向了民企建造经营的博物馆里。在这个人文山水资源禀赋的地方,江南茶文化博物馆享受着文化旅游的红利,而周边农户们各自打理着茶果园,两者偶尔在游客的足迹中有所交错。“尽管资源非常丰富,但这种单一的模式使双方的发展都受到了限制。打造共享农庄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把双方现有资源融合在一起的过程。”工作人员朱建芬说,碧螺茶文化共享农庄的创建,打破了双方各自为政的边界:以博物馆为载体,通过与周边农户签约将茶园基地捆绑进来,连通起文化展示、技艺传授、茶果采摘、种植认领、主题民宿等多种业态,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了利益的共享。
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共享农庄创建,碧螺茶文化共享农庄做法的背后,是苏州对于创建共享农庄(乡村民宿)的严格要求。
作为升级版“农家乐”,苏州对共享农庄(乡村民宿)的打造秉持着严格的精品意识。从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功能定位、经营环境、服务管理、联农带农等6个方面,提出必备条件4项、建设条件35项、附加条件3项等三类42项考评内容和要求。
一个合格的苏州共享农庄(乡村民宿),不仅要具备100亩以上的农业特色产业核心面积,还要集农耕体验、休闲度假、文化传播、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产品展销等业态于一体……为了跨过这道高门槛,苏州各地乡村积极采取资源整合、引入工商资本、引入专业人才等办法,探索创建路径。
工商资本与乡村资源的碰撞,激起了共享农庄(乡村民宿)发展的新火花。桃花林深处,一条河流贯穿昆山市淀山湖镇东梅村,串联起沿岸17栋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建筑,构成即将投入试运营的“拾柒·隐”民宿。与恬静的气质形成反差,“拾柒·隐”主打各种野营项目,在第二批申报创建的共享农庄(乡村民宿)中独树一帜。昆山淀山湖强村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凌军芳介绍:“通过与隔壁乐营房车基地合作创建,导入了各种户外体育运动以及亲子互动产品作为我们的特色。项目的运营权也交给了乐营集团,因为他们具有更强的运营能力和更好的客户资源。”
在昆山市锦溪镇计家墩村,共享农庄(乡村民宿)的创建,为乡村振兴引入了人才力量。进入村子的核心民宿区,通幽曲径间坐落着12座高端民宿,或磅礴大气,或简洁明快、或风格前卫,与自然景色交相掩映,形成高端民宿集群。“这些设计来自我们招募进来的业主,特别是其中的四名专业建筑设计师。他们用专业才华提升了整个村子的品质和价值。”村书记周青表示,以前村里的农家乐都是村民自己办的,外观上比较朴实,功能上也比较低端,越来越不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而专业人才的进入,无论是在民宿还是手作体验方面,都把村子引向了精致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引起了众多消费者的兴趣。
政策支撑
助推农庄经济行稳致远
走进吴江区震泽镇太湖雪桑蚕文化产业园,650亩的蚕桑基地里包罗万象,果桑采摘区、烧烤区、垂钓区、亲子互动区、小动物园、桑蚕文化馆、手工体验区等应有尽有。太湖雪董事长助理兼行政总监刘伟介绍,基地以蚕桑产业为基础,逐步增设各类采摘、体验项目,同时还利用蚕桑文化带动了工业旅游的发展。
尽管产业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太湖雪对共享农庄(乡村民宿)的打造还在路上。“我们苏州的共享农庄(乡村民宿),要求同时具备特色产业和乡村民宿。我们本身的产业基础就很好,唯一的不足就在餐饮和住宿上,为了尽快申报下来,我们已经把餐饮和民宿服务列入了建设范畴。”刘伟说。
对标苏州共享农庄(乡村民宿)的综合创建要求,张家港、常熟等地也有部分创建主体正与太湖雪桑蚕文化产业园一样,暂时面临着餐饮、住宿等服务项目薄弱的问题。
为了提高创建主体的积极性,鼓励创建主体尽快补齐短板,苏州积极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早已出台奖补政策。对申报成功的各创建主体,由市级财政对新投入资金奖补30%,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成功创建的苏州共享农庄(乡村民宿)还可优先享受典型推荐、品牌打造、市场推介、展示宣传等政策支持。
“消防设施、卫生安全、标志规范……”在太仓市浏河镇新塘村晨旭生态园一栋齐整亮堂的民房内,项目负责人王维刚正一项项检查民宿改造情况。这几天,他一直忙前忙后张罗着为两栋民宿办理证件。“受疫情影响,我们项目的建设进度一再推迟。眼下民宿好不容易完成改造,系统化稻虾养殖及相关农事体验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我们都盼着能够尽快批下民宿证,早日开业,为村民实现投资收益。”王维刚说。
由于遇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这一特殊状况,苏州各地均出现共享农庄(乡村民宿)建设进度推迟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苏州市农业农村部门倒排时序狠抓项目进度,并强化联席会议制度。在苏州市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设立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共享农庄(乡村民宿)建设工作进行统筹协调、督查督办。实施半月动态报送制度,重点掌握各创建主体建设进展和存在问题,以利分类指导。
“对于苏州来说,共享农庄(乡村民宿)还是一个‘新生儿’,我们不仅要把它孕育出来,更要促使它健康成长,最终支撑乡村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正不断探索创建和发展经验,继续做好服务和监管工作,确保共享农庄(乡村民宿)走得更远。”苏州市农业农村局合作经济与产业发展处处长周为友说。
为避免“一评了之”的现象,敦促创建主体良性运行,苏州市对已经考评合格的创建主体仍采取动态管理。以三年为一个有效周期,对已授牌的苏州共享农庄(乡村民宿)进行考核复评。只有复评合格,才能继续保留“苏州共享农庄(乡村民宿)”称号。
农民安心、乡村宜居、城乡和乐、农业兴旺……苏州正以发展共享农庄(乡村民宿)的探索实践,不断擦亮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通过着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大步迈向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火红年代。
陆洁晴
图片由计家墩理想村、
瑶盛耕趣农乐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