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工作动态
新闻资讯
会员服务
政策法规
乡村振兴艺术团
证书查询
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

画笔点染 书写乡村未来

         日期:2020-08-06 10:30:27 阅读量:



5-200P610323Y15.jpeg

5-200P6103122629.png

高绪清向记者讲解《扬雄访友图》。

□本报记者 罗敏 文/图

复原乡村诗意旧景,再现昔日生活场景——近日,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石羊村农家壁画工程完工,古色古香的水墨画、家风警言“上墙”,不仅为乡村美了“面子”,更让厚重的人文底蕴充盈了乡村“里子”。

石羊村得名于旧时村内一座寺庙——石羊寺,与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农科村是“邻居”,同是成都的“明星村”。8月1日,记者走进石羊村,淅淅沥沥的小雨后空气中尽是草木清新之气。位于该村金海棠湿地公园内的高家院子,隐于茂密葱绿的乔木和灌木丛中,沿途形象墙、三贤亭、家风广场醒目,人文元素无处不在。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之魂。“通过深挖本村厚重的传统文化,重塑微景观,整体进行高家院落风貌打造,对于保护川西林盘、深化一三产业互动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该村党支部书记高绪清介绍,石羊村人才辈出,不仅是汉代著名文化人扬雄的访友地,在清代还出现了祖孙三代文化人。高绪清向记者讲述《高步云围炉讲经图》《高玉如行医图》《高升之修志图》等壁画作品成稿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其中,高升之名震一时,他主修了清同治《郫县志》,其撰写的“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诗句至今仍悬挂于成都杜甫草堂。

石羊村还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家风文化,高氏家训赫赫在墙:“天生我等,做个好人。此第一义,其余在论。临事让步,自留余地。临财放宽,自有余味。善须日积,积小便大,一言一念,不可差池。”高绪清说,高氏家训在潜移默化间对乡村的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5年底,石羊村还是郫都区“相对贫困村”,村容不美,道路不畅。此后,为改变贫穷的现状,全村“众筹”400万元兴建了百亩金海棠湿地公园,趟出了一条乡村旅游路。“建湿地公园这么庞大的工程,钱从哪来?地从哪来?村民有钱的出钱,没钱的用土地、房屋、苗木等入股,众人拾柴火焰高,其背后离不开好的家风和淳朴的民风。”高绪清讲道。

村民简昌寿主动将门前院子腾出,用作村上建家风文化广场。他说:“环境是大家的,环境整治好了,还多了休闲活动场所,丰富了我们的文娱生活,当然要积极配合。”简昌寿还出资将自家院子进行了翻新,在保留原有框架基础上修旧如旧。

“以前墙面破旧得很,如今粉刷后还画上这么漂亮的画,真是太好了!你看,这复原的高家碾图,就是记忆中的样子!”80多岁的杨玉茹老人站在彩绘墙前连连称赞,沟壑环绕,密林簇拥,小桥流水的田园画面,在画家的笔下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石羊村为游人提供了一个农耕乡情的体验地。如今,每到周末金海棠湿地公园里游人如织。而高家院子家风特色院落的打造,也为该村文旅融合夯实了发展基础。高绪清感叹道:“村庄不仅书写着历史的故事,更在新农村建设、文旅融合发展中,书写着现在的故事,以及关于未来的故事。”

标签: 书写乡村未来

相关新闻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1号 邮编:100125

中国乡村振兴QQ群: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