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石玉莲、郁林英、翁新强这三位党的二十大代表分别来自江西、河南、湖北的农村基层。在这片广阔天地中干事创业,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是他们共同的坚持。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我是行动比较快的人,对乡村发展好的事情,立马就开始干。”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金坪民族乡南下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石玉莲代表笑着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金坪民族乡南下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石玉莲代表(受访者供图)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而粮食生产,出路在科技。扎根乡村的石玉莲,用自己十年来的生动实践印证了这一点。“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对于我们端牢饭碗非常重要。”她表示。
石玉莲是一位敢闯敢干的农村女性。自1993年职业高中毕业后,她在农业创业之路上摸爬滚打了近20年,却仍然没有找到成功的门道。而她的人生能迎来真正的转机,还要得益于科技的力量。
石玉莲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于2013年进入江西农业大学学习。在这里,她第一次接触到了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即直接将种子在大田上进行播种的栽培技术,由此产生了科技种田的想法。说干就干,她先在自家的几亩荒田里试种起水稻,最终取得成功,亩产1180斤,比良田还高出15%。
紧接着,她在乡里创办了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入社农户每亩较之前增收300多元。目前,合作社社员达到136户,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
“水稻直播可以大幅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本增收。”石玉莲告诉记者,她还熟练掌握了利用无人机来精准播撒农药的技术。
“我是村党支部副书记,也是种粮大户。在乡村振兴中,我最想做的就是把粮食种好,总结好的经验,告诉更多的农户,让大家都能用上好的技术,少走弯路。”石玉莲诚恳地说。
渠水流淌,精神昂扬
“我常和村里人讲这样一句话:‘不怕穷、不怕荒,往日愚公能移山,作为红旗渠修建者的后人,更要坚定信心一步一步往前走!’”河南省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郁林英代表说。
河南省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郁林英代表(受访者供图)
坐落于太行山下的庙荒村,曾是黄华镇唯一的省级贫困村。2012年,郁林英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回到了家乡,带领庙荒村村民下决心摘掉“穷帽”。“依靠国家扶贫政策,我们用3年时间完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水泥路修了,路灯装上了,天然气也用上了。接下来就是发展产业了。”郁林英告诉记者。
据了解,2015年,在郁林英和时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推动下,庙荒村建成了林州第一家120千瓦村级光伏发电站,村集体当年就有了10万元的收入。随后,郁林英又组织村民成立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260多亩,发展苗木产业、建设“创客基地”,每年可增收15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报告中的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近几年我们也在积极建设美丽乡村。我们村背靠太行山,红旗渠一干渠穿村而过,这些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郁林英介绍说,近年来,庙荒村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努力打造“渠畔人家”特色民宿旅游村。如今,村里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
“过程中当然会遇到各种困难。除了同事鼓励、百姓支持,还有红旗渠精神也在激励着我攻坚克难。”郁林英说。
“我们村是2018年整村‘脱贫摘帽’的,剩下的贫困人口也在2020年底全部脱贫。2021年村集体收入将近60万元。”郁林英向记者表示,大会闭幕后,她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带回村里,用扎实的工作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带领乡亲们一起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建设好新庙荒村。
建设家乡,产业兴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报告中的这两句话,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湖北省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小新川村党支部书记翁新强代表表示。
湖北省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小新川村党支部书记翁新强代表(陈迹/摄)
翁新强是土生土长的小新川人,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学生。2014年,在外事业有成的翁新强回乡探亲时,家乡贫穷依旧的状况深深触动了他。当年9月,翁新强辞掉了年薪27万元的工作,毅然回乡“务农”,立志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2018年,他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小新川村是典型的高寒山村,很适合种植中药材。翁新强分析当地气候环境后去外地考察,最终将种植五味子选定为计划在村里发展的特色产业,并于2016年成立了郧西县优品五味果专业合作社,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
经历了最初的种种艰难,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五味子相关产业不仅成为了小新川村的支柱产业之一,还扩展到了湖北和陕西两省3个县18个乡镇的60多个村,累计带动500余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目前,合作社已在湖北和陕西吸纳社员308户,签约种植户782户,种植基地面积4100余亩。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我回村之前,还没什么年轻人回来。”翁新强告诉记者,“到现在,回村创业的年轻人有40多人了。年轻人多了,村子也更有活力了。”
2020年,小新川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今天的小新川村,中药材、畜牧等产业蓬勃发展,村里成立了十几家合作社。同时,小新川村的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人气更旺了。“村里设立的小学和幼儿园,现在已经有320多个孩子,其中还包括邻村的几十个孩子。翁新强笑着说,回去后,他要和大家一起继续夯实产业基础,让家乡变得更宜居、更宜业、更美丽。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