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工作动态
新闻资讯
会员服务
政策法规
乡村振兴艺术团
证书查询
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

吴林锴:凝聚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日期:2020-07-30 11:28:01 阅读量:

近年来,全国广大农村普遍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加快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成效明显。例如,目前山东已建起新时代文明村级实践站4.7万余所;安徽在基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1.8万余处。


以文化人,以文培元。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而且对农村产业、人才、生态、组织振兴等都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但在具体实践中,聚焦广大农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塑形”与“铸魂”,笔者认为,文化振兴在不少农村仍是一块短板,农村文化建设普遍面临一些困难。


首先是产品不足,农村文化形式相对单一,符合村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文艺产品相对匮乏。大部分农村只有在传统节日才会组织秧歌、舞龙舞狮等文艺活动,内容相对陈旧,吸引力明显不足。文艺战线开展的“文化下乡”是个好办法,但专业团队一年到头直达乡村的机会有限。一些业余文化团体虽然主观上愿意扎根乡村市场,但受困于经费紧张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等问题,更多地将精力放在演出上,平常缺乏专业训练,演员基本功不扎实,缺乏创作动力,难以向农民推送优秀的文化活动。与此同时,广大农民对文化活动的热情又呈现出明显的年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青年农民参与乡村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普遍较差,只有部分老年人和少部分中年人热衷于乡村文化活动。这其中,固然有农村青年接收外界信息多,见识广、眼界高,农村传统文化节目无法对他们产生吸引力的原因,也说明针对新生代农民创作的文艺作品存在较大空白。


其次是人才匮乏,广大农村能够主导日常文化建设的文化能人“缺员”情况严重。一方面,农村基础条件薄弱,待遇难以保障,导致文化能人流失严重;另一方面,部分难离乡土的民间艺人又因发展空间不足纷纷改行。人才队伍的流失以及后备人才队伍的不足,对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窘境无异于雪上加霜。由此带来的一个循环怪圈是,很多农村不是没有有兴趣参与文化活动的农民,而是由于大多数农民缺乏相应文艺技能,同时又没有能够对农民进行组织和培训的文化能人,农村文化活动很难有效开展。


再次就是投入不够,农村软环境建设投入普遍捉襟见肘。近年来,农村文化硬件设施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纷纷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讲习所、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动站等,但这些硬件设施的日常运转维护往往需要较大资金投入,许多农村因此不得不依赖乡镇拨款支撑,而不少乡镇本来财政就比较紧张,文化建设因此难以为继。例如,有些地方农家书屋的书刊、报纸仅限于上级发放的,种类少,针对性和时效性差,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文化建设经费保障远不能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又比如,政府文化建设公益性投入主要集中在乡镇街道,针对农村投入相对有限,特别是在易地搬迁自然村向现代小区转化过程中,触及农民内心的家庭、伦常、民间信仰等深层文化要素处于空置状态,导致新生代农民对传统文化缺乏深入了解,而现代文化建设又跟进缓慢,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无从发挥。


文化铸魂方能凝聚乡村振兴内生动力。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弘扬民间文艺,亟需补齐诸多“短板”。


完善网络。当前,各地镇村普遍都设有文化活动站所。事实证明,文化网络对农村文化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村级文化站的活动通常能吸引众多农民。农村文化活动活跃的重要前提是文化网络的健全。在城乡要建立完善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龙头,乡镇文化站所为枢纽,村文化大院、文化户等为基地的“三级文化网络”。特别是在开展乡镇文化、广播两站整合,开展“大文化”资源统一管理的地区,更要加快理顺内部体制,充分发挥文化和广播的双重优势,切实承担起基层文化活动的正常运转。


发掘能人。农村文化不只是从外面请演员唱唱戏、跳跳舞,不能忽略本土文化对精神生活的影响和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基层充分挖掘优秀文娱人才,发挥好乡村文化能人的带动作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一条必由之路。


增加投入。鼓励文艺工作者到农村采风、体验生活,创作贴近群众生活及健康向上的作品。农村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建议政府扩大创作投入,积极培育农村文化消费市场,这不仅对活跃农村文化有好处,同时还能扩大农村文化市场。


注重创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文化创新是促进“两个文明”发展的重要措施。各地在组织农村文化活动时,应重视各类活动从创作到组织到演出的一系列创新,使农村文艺活动更多地符合广大农民的需求。特别是要认识到文化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属于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大范畴,避免文化建设不过是唱唱歌、跳跳舞、逗笑搞乐的认识误区。


抓好乡村文化振兴,还应着力在“产业化”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聚焦传承保护,把乡土文化特别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提升文化内涵的灵魂进行精准定位、深入挖掘,打造出浓厚的乡土文化氛围,注重对民风建设的引领。将民风建设与基层治理、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培育文明新风尚;另一方面,做好与乡村产业发展相协调的工作,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引进和扶持一批创造力、竞争力较强的文旅和文创企业,鼓励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进而形成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的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立足新时代,乡村振兴需要充分重视和挖掘乡土文化,在“铸魂”“塑形”上同时下功夫。只有塑造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乡村思想文化体系,打造文化乡村,培育文明乡风,在让农民生活富起来、农村环境美起来的同时,也让农民的精神充实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相关新闻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1号 邮编:100125

中国乡村振兴QQ群: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