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一方面是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同时也是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这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一是把文化建设放在乡村振兴更加重要的位置。乡土文化是我国数千年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乡村传统的建筑急剧减少,乡村风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土文化特色遭到破坏。
以城市审美标尺改造农村的做法,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乡村建设退化为简单的环境整治,甚至等同于建筑立面的化妆式改造,乡村建设“千村一面”,乡村美食、文化习俗、传统手工艺、生活形态日益“去乡土化”,乡村社会关系和文化特色在一些地方快速消失,乡村文化甚至日渐荒芜。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乡村,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这是我们乡村振兴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促进乡村振兴不仅要把乡土文化传承保护好,还要不断地发扬光大。乡村振兴要提倡见人、见物、见生活,传承活态的乡土文化,保存文化基因,守护文化根脉。
二是提升乡村文明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当前,乡村文明建设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不养父母、不管子女、不守婚则、不睦邻里,违背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的现象增多,一些农村地区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攀比之风和过度消费盛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弘扬乡村文明。
三是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没有乡村有效的治理,就没有乡村全面的振兴。目前,乡村治理仍然是国家治理的一个薄弱环节,要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重点从治理理念更新、治理体系优化、治理手段创新等方面综合施策,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消化矛盾、以党的领导统揽全局,推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