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特色和乡土气息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基本特征,也是乡村的独特魅力所在。因此,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过程中,苏州应该关注以下六个重点。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发布。这已是连续17年的第十七个涉农的“一号文件”,为2020年如期全面实现小康指明了工作方向。
既要抓好“规定动作”又要抓好“自选动作”,一直是苏州的特点。近两年来,围绕乡村振兴的总目标,苏州因地制宜大力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蓝绍敏同志提出:要“加快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独具个性的产业,让田园乡村能够吸引村民扎根创业,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要“围绕实际发展需要,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与改革发展有机融合,注重面上推广、深化机制建立,走出一条乡村复兴之路,形成苏州经验”。
乡村特色和乡土气息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基本特征,也是乡村的独特魅力所在。因此,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过程中,苏州应该关注以下六个重点——
第一是“形”。特有的乡村形态和发展脉络是美丽田园乡村建设的基础。田园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要尊重乡村特有的肌理格局,田园景观,村庄形态,传统建筑,充分彰显各类特色。因此,田园乡村建设规划一方面要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山水形态特色上进行合理利用,因势利导,保护山水基底空间形态,协调乡村建筑田园景观,恢复村庄原有的生活味道,重塑和谐共融的人地关系。另一方面还要在留下田园牧歌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和乡村环境,接轨现代文明,予以时代性的环境元素。
第二是“人”。乡村人才的发展和农民综合素质提升,是美丽田园乡村建设的关键。“特色田园乡村可以成为乡村旅游一景,但更主要的是应该让职业农民扎根、让特色农业发展,不应该仅仅成为观光休闲的‘盆景’”。在专业人才资源方面,村庄规划设计、乡村田园特色塑造和乡村旅游载体挖掘,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如苏州率先推出的《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设计师驻村服务制度》等制度,解决了部分农村基层专业建设人员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在引领和治理人才方面,汇聚起一批对乡村有深入了解,在乡村有威望有地位的基层干部群体和乡贤群体的参与,非常必要。在新生代经营主体方面,参与乡村旅游经营,还需要有新生代的职业农民群体和返乡创业的新农民群体。通过“城镇化和逆城镇化双向互动”,促进人的流通,以“人”的要素的优化配置,共同推进乡村的环境建设和风情建设。
第三是“文”。蕴含在乡村中的传统文化特质是美丽田园乡村建设的保障。一方面要充分挖掘乡村的传统文化特色和文化资源,激发村落文化的内生力,延展乡村的文化脉络。通过翻阅典籍,咨询专家和走访老人乡贤等形式,寻找乡村的历史文化记忆和符号。另一方面,优秀传统村落文化的复兴,还需要政府引领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广阔的乡村构建新时代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乡村有更丰富和更美好的现代文化成果获得感。
第四是“产”。支撑起乡村繁荣的产业业态是美丽田园乡村建设的根本。乡村旅游的做大做强,需要以乡村的产业业态为依托。一方面要稳定乡村既有的产业方向,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注重乡村的产业向生态型、可持续型的业态转移,促进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壮大。另一方面,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依托自然禀赋和特色资源,增强乡村的经济动能,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为以后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撑,也为乡村旅游产业业态营造起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第五是“城”。城市和乡村的交汇融合发展,是美丽田园乡村建设的方向。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城镇化的必然趋势,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高级阶段,其本质都是更加注重内涵增长,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因此,健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大城乡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合理流动,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就业、城乡居民收入均衡,以城市拉动乡村,以乡村促进城市,最终形成城市和乡村文化脉络和市场需求的相得益彰,营造起城乡共同推进的乡村旅游特色。
第六是“魂”。乡村的文化灵魂的体现是美丽田园乡村建设的核心。传统村落文化就是乡村的根和魂,深入研究乡村在田园文化发展过程当中形成的精神内核、精神信仰,如家风家训、乡规民约、礼俗秩序,攫取乡村文化灵魂的优秀内容,用传统村落文化来铸魂,培育起新时代乡村的新精神内核,从而建立乡村的魂脉,滋养心灵,涵养精神,成为乡村农耕文明和乡村现代化融合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乡村才更有自信,更有生机,更有底气和动力。
总之,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就是要发挥乡村独特的环境资源禀赋和精神文化禀赋,实现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生态的有机结合,让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成为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
★作者为苏州干部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