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为什么SARS不能拖累中国经济?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日期:2020-02-05 20:42:27 阅读量:
2015年:杠杆牛市泡沫破裂,A股腰斩;
2016-2018年:房价翻倍,居民债务空前增长;
2018-2019年:互联网金融连环暴雷,大量民间财富蒸发;
2018年开始:中美贸易摩擦冲击了外贸、就业以及产业链;
2019年:猪瘟肆虐、猪肉价格翻倍······这几年中国经济真的太不容易了,在黑天鹅事件中不断前行。时间进入到2020年,情况好不容易开始改善:中美达成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实体经济出现复苏迹象、A股创出一年多以来新高、外部的经济环境也在好转,世界经济有回暖的迹象。
可就在此时,又碰上这样一个严重的疫情,不少人拿2003年非典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来推算此次疫情的影响。2003年“非典”时期,大家也认为经济运行情况可能很糟,结果比大家预想得要好得多,到了当年三四季度强劲反弹。非典疫情始发于2002年12月,但直到2003年4月上旬疫情进入集中爆发期,官方媒体对SARS病例的报道才逐渐增多;疫情的转折点是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多省市列为疫区,市场恐慌情绪开始蔓延。2003年5月中旬北京宣布非典病例数大幅下降,6月14日WHO解除对河北、内蒙古、山西、天津的旅游警告,6月15日中国内地出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既往疑似转确诊病例数“三零”纪录。以WHO的认定衡量,SARS疫情的影响大约还要持续两个月。在疫情消退之后,中国经济受投资拉动企稳回升,2003年GDP同比增速较2002年上升0.9个百分点到10%。
2003年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可以认定为一次性、暂时性的影响,第三产业回升速度相对较慢。2003年一季度中国GDP在第二产业的带动下,单季增速从2002年的9.1%跳升至11.1%;二季度受疫情冲击,三次产业单季GDP增速均显著回落,当季GDP增速下降2个百分点至9.1%;三、四季度GDP回升至10%,其中,一产、二产在三季度就反弹至高位,三产到四季度才出现明显回升。
从三大产业来看,三产的同比增速均不通程度的出现下滑,但对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影响比较短暂,但对第三产业影响时间较长。从三大产业对GDP的贡献和拉动来看,第三产业从2003年二季度开始对GDP的贡献明显下滑,对GDP的拉动也明显下降。
2003年4至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7.7%、4.3%与8.3%;相比之下,2002年4至6月的该指标分别为8.2%、9.3%与8.6%,2003年1至3月的该指标分别为10.0%、8.5%与9.3%。不难看出,非典疫情的爆发的确对消费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尤其是在2003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比上月下降了3.4个百分点,比2002年同月下降了5.0个百分点。
由于当时中国大陆消费对GDP的贡献低于投资,得益于政府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投资增长(房地产投资二季度同比增长33%)和应对危机采取定向财政支持,以及中国加入WTO后的全球化红利,2003全年中国大陆实际GDP相对于2002年增长了10%。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无论是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还是最终消费占GDP比重,都显著高于2003年。2019年,第三产业在我国GDP中的贡献率超50%,成为在GDP中所占比重最高的部门。
从股市来看,2003年非典疫情前期对形势估计不够充分,股市整体先涨后跌,疫情企稳后回弹超过前期涨幅。所以2003年“非典”期间,“非典”疫情持续升级阶段只是对市场造成短期冲击,但影响很快消退,A股市场整体表现不差。2009年3月底,H1N1流感开始在墨西哥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德克萨斯州暴发,不断蔓延。2009年4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把这次疫情定位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后世界卫生组织逐步将警戒级别提升至最高的第六级,是自1968年(香港H3N2流感)后,41年的第一次。但是与大家想象的不同,这次疫情对美股几乎毫无影响,标普500指数从2009年3月以来一直持续上涨,一些与流感相关的概念股更是翻了好几倍。
原因并不复杂:2009年3月,美联储扩大QE1规模,将项目时间延长至2010年3月。当时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向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表示,美联储愿意将来在必要时采取更多措施。美股跟着货币政策和流动性走,到后面根本一毛钱都没跌过,全世界的股市都一样。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应称,中国经济受到影响的程度取决于疫情防控的进展和成效,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连维良提到,不少人拿2003年非典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来推算此次疫情的影响。现阶段 我国经济实力、物质基础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都比当年明显增强,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
不过,我们也不应对本次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冲击过度悲观。这是因为,中国政府一方面有着很强的治理能力,另一方面有着充足的政策空间,足以应对非典疫情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有了非典的前车之鉴,国家对本次肺炎疫情的反应速度与应对举措,应该说是非常及时与正确的,这一点也得到了全球范围的认可。在2020年将会采用更加扩张的逆周期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应对。财政政策方面,政府仍有着较为充足的财政空间。政府将在公共医疗卫生、劳动力再就业培训、企业减税降费等领域投入更多财政资源,以缓解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
此外,2020年的地方债发行规模可能超过3万亿元,其中更高比例将被规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有助于对冲房地产投资与制造业投资的下行压力。货币政策方面,2020年中国央行有望出台更多的降准与降息措施。2020年,中国央行在SLF-MLF-LPR层面的降息幅度也将变得更大。
再次,考虑到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压力,中国政府也不会对本次肺炎疫情的负面冲击做出过度反应,宏观政策不会重演“大水漫灌”。
综上所述,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也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在疫情影响淡化之后,市场有望回归本身的运行逻辑。最后,希望疫苗研发研发加快脚步,疫情加快结束,等春暖花开之时,我们一起为这共同的胜利而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