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域打造 乡村振兴亮出淄博特色
探索建立淄博籍在外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经济文化能人、技能人才等人才智库;推行联村党建,目前全市已规划或建立联村党组织29个,覆盖109个行政村;桓台县实现村村“巷巷亮”,其他区县有序推进……11月1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全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新闻发布会,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起势。
据悉,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乡村振兴力求实现“全域打造、统筹推进、融合发展”,努力“走好充满活力和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准确把握淄博乡村振兴在齐鲁样板中的优势所在,找准突破方向,把“特色”进一步做精、做实、做特。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我市形成南部生态有机农业区、中部休闲观光都市农业区和北部高产高效精准农业区“三大板块”和粮食、畜牧、蔬菜、林果“四大支柱产业”,建成“三园一体”160家,沂源苹果、高青黑牛分别入选国家、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重点培育粮食、林果和中草药、蔬菜、杂粮和黄烟、畜牧和水产养殖、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服务、工商物流8类主导产业村。全市累计打造“三品一标”农产品346个,省级知名品牌33个,市级知名品牌109个。重点培育唐坊(黑牛)、燕崖(樱桃)2个特色产业强镇和6个省级特色小镇,全市特色产业镇集群和百亿级产业融合发展集群逐渐形成。目前,全市已建立起乡村产业振兴重点项目库,入库项目68个,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已开工65个。
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启动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工程,首批建设小麦、玉米、果树、经济作物4个创新团队,安排专项资金240万元,聘请首席专家4名、岗位专家12名,设立综合试验站12个。年内建设5家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已开展的服务乡村振兴培训项目共51项,培训各类乡土人才6727人。组建了30个科技扶贫服务队,实现了474个扶贫工作重点村科技指导人员有效覆盖。上半年从全市二级以上医院选派第四批106名“第一村医”。改革乡镇事业岗位管理制度,最大限度调动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开展基层党员干部理论宣讲792场次、“百场宣讲进基层”70余场、“中国梦·新时代·祖国颂”百姓宣讲30余场。培育市级社科普及示范区县2个、示范镇(街道)16个、示范村(社区)39个。市级财政投入610万元对文明实践站进行奖补。在全市64个有改厕任务的镇办推广临淄区朱台镇旱厕管护经验。全市各级共命名“美在家庭”示范村(居)705个,示范户155630户。共为2096个行政村(农村社区)免费送戏下乡,建成“5+N”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205家。
在乡村生态振兴方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展开,创建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区、3个示范镇、24个示范村。新增涉农街道户厕改造已完成1493户。各区县均已编制完成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完成583处河湖清违清障工作任务。完成路网提档升级工程、自然村庄通达工程、养护大中修工程、危桥改造、客运站点建设分别为113.038公里、33.926公里、399.482公里、9座、304个。全市建成区外75个镇办3305个村居环卫保洁实现无害化处理率100%。创造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淄博经验”。
在乡村组织振兴方面,全市动态调整村“两委”干部456人。制定乡村振兴服务队服务村每村每年50万元专项资金使用办法,主要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在沂源县、博山区试点推行“联村党建”模式,全市已规划或建立联村党组织29个,覆盖109个行政村。全市选派“万名干部下基层”服务队62个、605人,其中乡村振兴服务队24个、240人;市县两级选派第四轮第一书记805人,到镇村一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记者 赵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