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做土地文章 促乡村振兴
打开介休市政府的官网,“振兴崛起、城乡美丽、生活富足、人民幸福”几个大字被放置于网站首页最显眼的位置。这十六个字,是这个县级市“十三五”的目标,也是该市近几年政务工作的核心。本次“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攻坚行动采访团在进入晋中的首站便走进介休市,山西晚报记者与介休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驰进行了一次面对面访谈。对于介休市的经济发展和农业农村的现状,这位在介休市任职三年的市长早已了如指掌,侃侃而谈。
山西晚报:您好,张市长。介休市一直以煤焦化工等重工业闻名,农业发展较弱。在经济方面,介休市总的来说,呈现怎样的特点?
张驰:在晋中市的所有县(市、区)中,介休市所占的国土面积最小,仅有744平方公里,下辖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7镇3乡227个行政村,5个街道,26个社区,总人口43.5万。曾经的介休,是一个轻工业城市,在计划经济年代,最多时有8个省地级企业位于介休市,多数为造纸厂、印染厂、纺织厂等。改革开放后,煤焦产业逐渐兴起,逐步发展成为如今的煤、焦、钢、化、洗煤、碳素、物流和机械制造这八大产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
介休的焦炭出口量曾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目前形成了煤焦化、煤焦钢、煤焦电等产业链,共拥有焦化产能1225万吨/年,已形成实际产能944万吨/年,2018年完成产量657.87万吨。碳素产业发展方面,涌现出不少骨干企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及欧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农业方面来看,全市共有耕地面积38.967万亩,仅占国土面积的5%左右,农业人口近20万人。近年来,介休市牢牢做实“药蛋果产”四大产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全市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07万亩,实现粮食总产1.19万吨。
山西晚报:在“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攻坚行动中,介休市是如何扬长避短的,取得了哪些成绩?
张驰:2018年以来,介休市紧紧围绕晋中市委、市政府“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攻坚行动工作要求,以土地整治、水网建设、种苗发展为重点,强化政府引导、创新发展模式、完善政策机制,坚持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提高质量,不断激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进一步培育“三农”发展新动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土地资源作为乡村振兴最具潜力的资源要素,也是介休推进攻坚行动工作的重中之重。土地综合整治包括土地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三部分内容。其中,2018年至2020年全市土地开发项目建设任务为6064亩。截至目前,介休市共落实土地开发项目35个,预计新增耕地2568.08亩,占总任务的42.3%。35个项目中,已开工33个,未开工2个,开工率94.28%。33个开工项目中,完工待验收30个,新增耕地2142.4亩;在建项目3个,预计新增耕地339.18亩。
2018年至2020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8.31万亩。截至目前,全市共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6个,总规模12.825万亩,占总任务的70%。其中,已开工项目3个,规模5.145万亩,开工率100%;剩余3个项目正在抓紧项目预算设计,规模约7.68万亩。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至少可以提高20%的产量。
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方面,我市已实施义棠镇等四个乡(镇)拆旧区土地复垦项目,并已通过晋中市规则和自然资源局组织项目初验,依据项目复核结果,该复垦区拆旧总面积48.4712公顷,通过复垦新增耕地面积36.1819公顷,比设计增加耕地面积0.9187公顷。
山西晚报:在此次“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攻坚行动中,介休市作了不少努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那么,介休市的攻坚行动有哪些特点和经验做法?
张驰:目前,介休市“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攻坚行动各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
首先,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编制了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统筹考虑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用地需求,科学确定土地综合整治目标和任务。通过实地勘探,根据不同区域类型,优先选择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开发潜力大、配套能力强、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地区,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试点。同时,针对拆旧区的村庄、废弃工矿等地,开展增减挂钩工作,进一步增加耕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
其次,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结合实际,当地制定出台了《介休市“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及各乡镇参与的介休市“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市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断优化项目实施环境,加快推进全市农村资源的保护开发。
另外,坚持机制创新,形成合力。一方面,积极引导和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共同投入攻坚行动。特别是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积极探索信贷资金、民间资本等社会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参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模式和途径。政府筹集启动资金2300万元,省级资金配套800万元,剩余部分发行2.2亿的债券,专项用于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已到位资金5000万元。另一方面,建立激励机制。探索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工作激励机制,对旧村居民点复垦为耕地的,分别按1500元/亩、2000元/亩的标准奖励项目所在乡镇政府、村委会,对废弃砖瓦窑及其他工矿用地复垦为耕地的,按1000元/亩的标准奖励项目所在乡镇及村委会;与此同时,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新模式,通过PPP模式引入山西工业设备安装集团,实施总投资5.8亿元的东山供水小水网配套工程。通过畅通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多元化参与渠道,吸引包括金融机构、工商业企业等各类主体参与,不断夯实乡村振兴资金保障基础。
此外,在实施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积极听取当地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的意见,认真做好地籍调查和权属管理工作,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收益权。同时,带动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工程实施,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实施前农民同意、实施中农民参与、实施后农民满意,使农民群众成为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和管护主体。
山西晚报:按照晋中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整个攻坚行动“三年任务两年完成”,介休市做好准备了吗?
张驰:我们一定完成。目前,除了土地整治工作,其他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林业扩规增效工作也基本达到序时进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全面启动东山供水小水网配套工程,目前,南河水库工程已开工建设,力争年内完成投资1亿元。另外,1600亩农田灌溉工程目前已全部完工,通过利用小泉小水、煤矿弃水,从而提高地表水利用率及灌溉保证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方面,截至2018年底,我市累计完成水保治理面积235.44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377平方公里的62.45%。今年,晋中市下达我市的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计划任务为2万亩,目前已全部分解下达各乡镇,正在组织实施。
林业扩规增效方面。2018年,我市共投资2300余万元用于林业建设,完成十大营造林工程,总体绿化任务完成率100%。其中,完成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1.3万亩;新栽干果经济林补助项目等1000亩;完成荒山绿化2000余亩,9条主干道绿化提质工程298.3公里;完成25个行政村村庄绿化;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500亩;完成未成林补植1000亩;实施四旁植树101万株;完成新育苗1300亩。
2019年,我市“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涉及林业的三项工作任务中,9000亩地产低效林改造项目已全部招标确定施工单位;1000亩新建干果经济林项目已完成450亩;1300亩新育苗项目已完成1200亩。
山西晚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当地还有哪些疑难和不足?如何克服?
张驰:一是宣传工作还不到位。部分村民对土地整治工作认可度不高,配合工作积极性有待提升;二是任务进展相对不平衡。如增减挂钩拆旧复垦工作因拆迁困难,6个增减挂项目区仅完成1个,新的项目落实困难,与晋中市下达目标任务还有差距;三是后期管护水平还需加强。如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工验收后,将交付村委会管理使用,但其后续管护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标准农田质量。
山西晚报:接下来,介休市将如何继续深入开展攻坚行动?
张驰:下一步,介休市将严格落实山西省、晋中市决策部署,继续扎实推进“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攻坚行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土地整治、水资源开发、林业扩规增效三项重点任务,将我市建设成为美丽宜居的县级城市。
一方面,对标兄弟先进县市,认真查找工作差距,继续强化行政推动,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另一方面,首先,创新投融资机制,高效发挥财政资本金杠杆作用,搭建市级融资平台,撬动金融信贷,保障资金供给,采取政府和社会合作(PPP)、委托代建或先建后补等方式,依法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经济实体开展项目合作,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其次,加强沟通协调,用足用活政策。按照相关规定,非贫困县仍有未按期完成拆旧区土地复垦验收项目的,不得再批准新的增减挂钩项目。截至目前,介休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6个项目区仅完成1个,远未达到任务要求。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同时要求各部门在政策细化上下功夫,找准着力点和结合点,配套实施细则,完善政策体系,形成政策合力,提高政策适用性,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更精准、更有效。另外,严格实行“月督查、月排队、月小结”制度,重点对每个项目的责任落实、投资完成、协调推进、工程进展等情况进行全程监督、跟踪督办、问责问效;对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要随机抽查,剑指问题,对不能按期竣工、建设质量和资金管理使用存在问题的要严肃问责,为任务的顺利推进提供优良的效能保障和环境支撑,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按量完成。
采写:山西晚报记者 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