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工作动态
新闻资讯
会员服务
政策法规
乡村振兴艺术团
证书查询
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

4年投入近千亿元 央企扶贫实现良性循环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日期:2020-10-19 09:57:00 阅读量:


央企已成为扶贫攻坚的中坚力量,已实现与地方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国务院国资委获悉,截至目前,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已成功帮扶22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剩下的27个正在验收,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近千亿元,派出各类扶贫干部1万余名。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日前举行的央企扶贫论坛上表示,国资央企和扶贫地区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实现了产业有效益、群众有收入、企业有回报、地方有发展的良性循环,充分彰显了中央企业“国家队”“顶梁柱”的责任担当。


中国社科院教授钟宏武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企在扶贫方略上,发挥了引领者作用,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的途径方式不断拓展,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的溢出效应不断展现,强化基础、优化设施的夯基力度不断加大,解深度贫困、促长远发展的有效举措不断丰富,资本运作、基金扶贫的市场化路子越走越宽。


截止到目前,央企帮扶的贫困县约占全国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42%,出资设立的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三期募资314.05亿元,吸引和带动各类社会资本超过2300亿元参与扶贫产业建设。


“央企在攻坚氛围上,也发挥了催化剂作用。中央企业及其各地分支机构承担了各类帮扶任务超1万个,在点多、面广、影响大的脱贫攻坚事业中真抓实干、争当表率,为营造攻坚氛围、凝聚攻坚合力作出重要贡献。”钟宏武说。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洪天云指出,央企要继续把央企的优势转化为贫困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持续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要加大力度,积极引导央企、社会各界力量开展消费扶贫,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致富。要加强对理论成果、实践成就、经验做法、先进典型的总结,讲好央企扶贫故事。


作为国民经济的中坚骨干力量,中央企业在扶贫实践中不断探索,取得显著成效。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任洪斌介绍说,在产业扶贫方面,2016年以来,央企援建产业扶贫项目超过8000个,扶持乡村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社超过3300个,累计引进扶贫企业900多家,带动投资147亿元。在带动就业方面,2016年以来,累计培训技术人员27.97万名,直接招用贫困劳动力1.73万名,帮助10.44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在消费扶贫方面,累计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68.74亿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32.66亿元,搭建了央企消费扶贫电商平台。在解决民生难题方面,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义务教育帮扶资金26.58亿元,援建学校2700多所,资助贫困学生47万余名;投入医疗帮扶资金9.58亿元,捐建了1400多所医院和乡村卫生所和大量医疗设备;投入住房安全帮扶资金6亿多元,受益群众近18万人;投入饮水安全帮扶资金3.62亿元,受益群众超过52万人。


此外,央企在贫困地区不断加大电力、通信、网络、交通等重要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有效解决困扰群众多年的“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讯难”等突出问题;创造性地打造了扶贫资本运作平台,用国有资本引导各类资本到贫困地区投资,其中国资委引导全部央企出资设立的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经三期募资规模达到314.05亿元,已累计完成110个项目投资决策,吸引和撬动了大量社会资本。


钟宏武认为,央企要确保在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的基础上,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贡献更多央企的智慧和力量。在聚焦挂牌督战上,全面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央企要继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尤其要把新增帮扶资源重点向挂牌督战的52个县和1113个村倾斜,防止松懈、防止滑坡,提高脱贫质量、稳定脱贫政策,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在消费扶贫上,培育贫困地区发展动能。充分发挥自身综合优势,探索产销结合、以销促产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推动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融入全国大市场,将贫困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在持续智力帮扶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央企要继续注重在贫困地区开展技能培训和教育帮扶,强化扶智扶志,持续提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持续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意识,持续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多措并举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赋能贫困地区长远发展。


郝鹏表示,国资央企将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新需求,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帮助提升贫困地区的发展水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实现新作为,以更大力度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更实作风推动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体现更大的担当、实现更大的作为。



相关新闻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1号 邮编:100125

中国乡村振兴QQ群: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