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召开罕见的高规格会议,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进行了动员部署。
中央政治局常委韩正:坚决遏制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
形势严峻,这事涉及国家安全,比“大棚房”更严厉的整治行动,来了!
“占用耕地建房,是不是就意味着被强拆”这个问题。这几天不断接到读者朋友的咨询,担心自家已经占用耕地建成的房子会被强拆。
答案是:不一定。虽然占用耕地建房,但不意味着被强拆的房子,至少有下面几种情况:
首先,如果有占用耕地建房的相关合法审批手续,一点都不用担心。
显而易见,确认建房是否违法的依据,是建房者有没有获得土地、宅基地和规划管理部门的相关建房许可。
农村农民建住房,需要经过“申请、审核、批准”这样的程序,取得“宅基地使用”和“规划许可”等与建房相关的审批手续,而且不能超过规定的建房面积。这样,这个建房行为才是合法的。
换句话说,只要取得合法的审批手续,即使是占用耕地,甚至永久基本农田(当然,这个很难获得批准,审批权在国务院)建房,都是合法的,不用担心因为违法被强拆。
其次,虽然没有合法的审批手续占用耕地建房,但没有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而且已经建成并符合“一户一宅”相关规定的。
至于为什么没有合法的建房审批手续,也许是没有申请,也许是申请了,相关部门本应依法审批却受理,不审批,总之,这类房子虽然没有获得土地、宅基地和规划管理部门的相关建房许可,也就是没有合法的审批手续,但属于个人的唯一住宅,一般会“网开一面”,采取罚款并补办相关手续等措施合法化,不会被强拆。
第三,符合确权条件的“一户多宅” ,也不用担心强拆。
房子是农民一辈子的心血。
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导致农村宅基地及农房统一确权登记存在很多障碍和难点,比如,一户多宅,超标准建房,违法建房等问题在全国广大农村普遍存在,历史遗留权属问题突出等。
换句话说,对于“一户多宅”、宅基地超面积和历史原因造成的占用耕地建房等问题,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来解决。
对那些符合确权条件的“一户多宅”,不仅不能强拆,而且应该进行确权发证。
一是因农房继承、赠与等合法途径形成的一户多宅。
众所周知,宅基地使用权是不能继承的,但是地上房屋作为农户的私产是可以继承的,加之“地随房走”的原则,因继承农房占有宅基地而形成的一户多宅。
比如,父母和子女已经分户,并且已经各自申请宅基地盖房子。如果父母去世,那么父母名下的宅基地和房子可以通过继承的方式由子女来合法继承。在这种情况下,子女就有可能拥有两处及以上的宅基地。
二是符合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政策的。
对此,2016年,原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6〕191号)。明确要求以“依法确权、尊重历史、公平合理、服务改革”为基本原则,针对地方反映较为突出的历史遗留问题,结合已有的政策规范和地方工作需要,系统明确了解决政策。
1、针对“一户多宅”问题,《通知》强调,宅基地使用权应按照“一户一宅”要求,原则上确权登记到“户”。
考虑到实践中户籍管理与宅基地管理不衔接,公安部门规定有独立住址才能分户,而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在户籍分户后才批准使用宅基地,因此导致符合当地分户建房条件未分户但未经批准另行建房分开居住的,《通知》要求地方结合实际经本农民集体同意并公告无异议,并按规定补办有关用地手续后依法予以确权登记;未分开居住的,其实际使用的宅基地没有超过分户后建房用地合计面积标准的,依法按照实际使用面积予以确权登记。
2、针对宅基地面积超占问题,《通知》明确对于历史上经过批准的宅基地,认可批准的效力,按照批准面积确权登记。
对于未经批准占用宅基地的,《通知》明确分历史阶段予以处理。即分1982年以前、1982年-1987年、1987年以后3个历史阶段对宅基地超占面积如何确权登记进行了规定。
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农民集体成员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范围在《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后至今未扩大的,无论是否超过其后当地规定面积标准,均按实际使用面积予以确权登记。
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起至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时止,农民集体成员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当地规定面积标准的,超过面积按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处理的结果予以确权登记。
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农民集体成员建房占用的宅基地,符合规划但超过当地面积标准的,在补办相关用地手续后,依法对标准面积予以确权登记,超占面积在登记簿和权属证书附记栏中注明。
3、针对非本农民集体成员(含城镇居民和华侨)依法取得的宅基地,《通知》规定要依法予以确权登记。
非本农民集体成员使用宅基地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政府实施扶贫搬迁、地质灾害防治、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等项目组织农民易地建房使用宅基地,都是经统一规划和批准的,应予以确权登记。
但为防止迁新、建新不退旧,《通知》要求在退出原宅基地并注销登记后,再办理登记手续。
第二种是1999年之前非农业户口居民(含城镇居民和华侨)合法取得的。
因宅基地属于农民的福利性待遇,但对非农业户口居民(含城镇居民和华侨)因转让、赠与房屋以及经政府审批建房等方式占用宅基地的,《通知》认可其合理性,
分1982年前、1982年-1999年两个历史阶段,规定了确权登记的政策。
因为1999年国办发文禁止城市居民再以自行建造或购买的方式获得宅基地,所以1999年之后城镇居民使用宅基地的,不予确权登记。
今年5月,自然资源部再次印发《关于加快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0〕84号)。又进一步明确了一些新的解决政策。
比如,对合法宅基地上房屋没有符合规划或建设相关材料的,地方已出台相关规定,按其规定办理。
未出台相关规定,位于原城市、镇规划区内的,出具规划意见后,同样可以办理确权登记。
位于原城市、镇规划区外且在《城乡规划法》实施前建设的,在办理登记时可不提交符合规划或建设的相关材料。
在《城乡规划法》实施后建设的,由村委会公告15天无异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按照审核结果办理登记。
当然,对其他乱占耕地建房、违反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建房、城镇居民非法购买宅基地、小产权房等,不得办理登记,不得通过登记将违法用地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