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深圳宣布要做大湾区核心引擎!7个重点平台+11区最新定位曝光!
文章来源:深圳梦 日期:2020-06-17 16:14:15 阅读量:
近日,深圳市委大湾区办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指引》,提纲挈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主体内容,并从国家战略、核心引擎、社会参与三个层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现阶段的空间布局、重大项目、重点领域以及深圳提供的政策支持等基本情况作了详细介绍,以引导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支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人口约7000万人,GDP总量超过11万亿人民币。根据《规划纲要》,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去年(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今年是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之年。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四个中心城市之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所在。
深圳要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去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之后,深圳更是紧紧抓住“双区”驱动重大机遇,释放“双区”利好叠加的“化学效应”“乘数效应”,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深圳正加速推进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深港口岸经济带、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合作区等7大重点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等重点领域的布局与发展;在金融、就业、居住、人才引进、教育等方面提供了多项政策支持;并成立了市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以及7个专责小组负责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此次《指引》再次强调了社会力量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性,提出:深圳坚持以先行示范、市场主导、国际一流、共建共享为原则导向,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参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与国际及港澳专业服务合作等九大领域,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双区”建设。 一
发力7个重点领域,建设7个重点平台
《指引》列出了7个重点平台: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深港口岸经济带、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合作区。深圳将在7个方面发力,全力投入“双区”建设。其中包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进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升深圳国际化水平。 二
“10+1”区定位出炉
《指引》显示,深圳“10+1”区,在“双区”建设中,都有了明确定位及重点项目:
三
汇聚29条支持政策
《指引》梳理了深圳提供的政策支持,共计29条。涉及出入境便利化、人才交流、机制对接等方方面面。在出入境便利化方面,深圳实行外籍人士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出入境便利化改革试点等。在生活方面,保障在粤工作的港澳居民子女与内地居民子女同等享受教育,试点香港居民异地见证开立内地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在人才交流方面,鼓励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创新创业,进一步扩大建筑业专业人士资格互认范围。2017年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2017年10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2018年10月,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2018年12月,习近平主席对深圳工作的批示中强调,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全文;2019年8月,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本公众号后台回复“指引”可免费获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指引》全文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自深圳市委大湾区办、深圳特区报(记者 崔霞)、深圳发布、大湾区推进动态、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