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深圳二手住宅市场均价为68372元/平方米,其环比涨幅达2.69%;同比涨幅达6.53%,真是“你大爷依旧是你大爷”。
按理说,预期收入的减少会让刚需买房变得谨慎,甚至很多人认为房价会跌,结果等来的却是深圳二手房业主抱团炒房,价格水涨船高,随后住建局出手干预二手房市场,进行三个月整顿,虽然是按住了挂牌价跳水上涨,却始终无法抑制成交均价在涨。
深圳的楼市乱象虽然被整治,但从大方向上看却是货币放水,经济下滑,在通货膨胀压力和对资产增值保值的要求下,热钱依旧涌入深圳,最终一顿折腾,深圳还是那个全国人的深圳。
不过上涨的还是少数,全国61个重点城市楼市数据中,二手房挂牌价下跌有55个。
广州、上海、三亚排在跌幅前三榜,从市场反应来看,分化愈演愈烈。
今年的市场变化确实是诡异,对于购房者来说,真的挺难的,没人能准确预测未来楼市走向,但提前做好准备来避坑,还是可以的。
所以有必要重新梳理一下当下的选筹逻辑,更新一下已经过时的投资思路。
毕竟对于刚需而言,第一套房子就是你未来的阶层,而对于投资而言,就是进一步的财富积累,所以对买房这件事,真的要有敬畏之心,因为有时候你必须承认——选择真的比努力重要。
未来的好地段更值钱
地段是房产选筹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但地段会变,所以买房不能只买眼前的好地段,而应该买“未来的好地段”。
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买规划,随着政府规划的一步步兑现,地段价值才一点点体现,价格才会一路水涨船高,这种规律在多中心的城市尤为明显。
比如深圳。
深圳的规划是一路向西,所以地段也是一路往西走,中心从罗湖到福田到南山再到现在的前海,城市配套设施的不断升级让地段更值钱,大量的利好,自然推高人们对楼价的预期,所以现在的前海一切还未尘埃落定,但房价已经10万+,值不值得,唯有时间验证。
以前大家都会有思维盲区,就是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如同深圳存在的鄙视链,以前罗湖是老大的时候,根本看不起宝安这种关外地方,但实际上宝中现在已经10万+,涨幅远超罗湖。
根据CRIC的数据统计,宝安区从2007年的均价12255元/平上涨至59051元/平,十年涨381%,其中宝安中心区涨幅更是接近10-12倍,涨幅超过南山、福田等原关内传统片区。
而罗湖2007年的商品房均价便达到了17824元/平,可以说是与福田并驾齐驱,但十年整体涨幅为263%,低于南山、福田以及宝安。
(宝安区10年房价涨幅)
(罗湖区10年房价涨幅)
再比如广州越秀、荔湾,以前听番禺萝岗,都觉得是乡下,但过去的一轮房价上涨,番禺萝岗的重点楼盘涨幅都是跑赢大盘的。
为什么很多人要去研究楼市走向,重磅政策,就是因为只有紧跟规划,才能找到下一个暴击的机会。
当下楼市有一个新现象,大家会发现近郊的房价开始和市中心的价差在缩短,地段的价值似乎开始被烫平。
这是因为总价限制和价值被替代的关系,市中心的购买力开始外溢。
2015年房价大涨之后,市中心的房子已经注定和普遍的中产阶级无缘,他们只能开始往外走,在深圳,600万顶多在南山选个老破小2房,但家庭人口结构要求你必须买3房,所以只能往外走,去西乡甚至去沙井买大三房,这是总价限制下的外溢选择。
但外溢并非无规律可循,在深圳大家基本都围绕着中心往西走,比如买不起南山的,会去看碧海西乡甚至沙井福永,也不会跑到龙岗坪山,除了和通勤时间有关,重要的是市中心高房价向临近的板块扩散的时候,最受益的其实是近郊有产业的板块。
我们一直提醒,要关注有产业规划的板块,因为产业能提供就业机会,很多高薪人士都会选择就近选择购房,因此也抬高了郊区的房价,缩小和市中心的价格差。
比如坂田,因为有华为强大的购买力支撑,房价可以去到6-7万,华为搬到东莞松山湖后,松山湖的房价现在最高也去到4万+,这就是产业的价值所在。
还有轨道交通的普及,也会让板块之间的价格差异变小,比如宝中,过去更多是南山刚需的外溢,可如今宝中也已经10万+,和南山的价差越来越小,再比如一开始福田的外溢龙华,现在红山片区也早就10万+了,价差逐渐补齐。
(宝中房价普遍10万+)
(红山个别盘最高13万+,普遍8万+)
以后地铁、轻轨、城铁甚至高铁都有可能成为上班的方式,只要人们接受这种交通出行方式,就会有越来越多人会因为价格和居住环境外溢,未来拥有便捷交通的郊区房价,也就不会比市区便宜太多。
但切记,只有环一线的城市才有足够强劲的外溢实力,二三线城市的城轨、城铁对三四线房产的价值拉动很弱。
所以当下投资,要跟着都市圈走,跟着一线城市走。
之前总有粉丝问,惠阳有没有投资价值,当然有,一个高铁站20几分钟到惠州南站,一条地铁14号线快线直接连接深圳,实际上现在也有很多深圳刚需外溢去惠阳买房了。
在一线城市不要瞧不起任何区域,只要这个城市是继续向前发展的,有规划有产业的板块洼地迟早会被填平,而购买力就会持续往环一线周边继续外溢。
流动性比任何都重要
流动性简单来说就是买了,在需要变现的时候,好不好卖。
如何选择流动性高的产品,总结就:同样总价范围,房间越多越好,赠送越多越好,房子越新越好。
所以不需要问说到底是买市区的1房老破小好,还是郊区的2房好了,同等总价下,肯定后者流动性更强。
如果遇到普涨行情,同个楼盘,面积大的涨幅肯定越大,而市区老破小受限于面积段,溢价空间始终有限。
而且这些年,首置刚需的消化加上换房成本的增加,大家更倾向于“一步到位”而非“先上车后置换”,也就是说楼市改善需求开始崛起并且开始成为市场的主流,改善购买会选择好地段的好房子,而好地段的老破小其实不那么值钱。
但市中心大部分都是老房子,拿的出手的好房子不多,如果没有名校的价值支撑,市区的老破小只能不断沉沦,而相反高品质的好房会受人追捧。
南山的华润城既是片区稀缺的新房,又有华润品牌背书,限价限制下,一二手房价格又存在倒挂,难怪会有5000万蹲的的现象,现今环境,大家都想买到优质新房,优质物业在资产市场陷入史无前例的稀缺性恐慌。
所以要想房子的流动性好,就一定要了解市场当下的主流行情,保证自己想卖的时候好卖。
而现在市场其实是有点错乱的:唯地段论不是绝对的,市中心和近郊房价在购买力外溢和轨道交通便捷下,价差在拉近,但好地段的高品质房子房价却一直在创新高。
所以投资的排序应该是:有产业规划的近郊好房>市中心好房>交通便利的近郊好房。
稀缺性将成为最有竞争力的因素
房子的产品力在购房者心中被不断放大,这是最近楼市转变的第三个现象。
坦率讲,现在大家都不缺房子了,缺的更多是好房子。
但房价爆炒之后,房价开始回归缓涨的时候,依附在房产上的一夜暴富心态慢慢消失,房子开始回归需求本身,加上今年疫情的催化,大家体会到住得更好,有更好的房子的重要性,这种纯粹的想法,未来将会推动新一轮房产投资逻辑的转变。
记得我们前段时间去南沙佛山考察的时候,南沙同个板块的房子,望江比不望江的楼盘卖得更好,望江楼层比不望江楼层单价更高,而在佛山的时候,几乎每个楼盘都宣传有湖景资源,没有湖就人工挖个湖,这基本成为佛山楼盘的标配了,如果哪个盘没有湖,基本是不好卖的。
这就是当下的真实市场,大家买房子更多开始考虑使用价值和居住价值,大家都会优先考虑大城市,优先考虑好地段的好产品,实在买不起,至少也希望买个好产品,毕竟你自己不住,以后的接盘侠也是要住的。
买一个接盘侠更愿意住的房子,就是当下投资的主要逻辑。
楼市在经过狂风暴雨的洗礼之下,开始回归平和,大家开始恢复理智,也让房子回归它本来应该的样子,细水长流才应该是楼市发展的最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