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开办这家民宿旅馆向农行申请贷款,没想到两天资金就到账了,后续建设和经营也很顺利,我当年就收回了投资。”云南腾冲银杏村村民黄刚金兴奋地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黄刚金和妻子原本就经营着一家农家乐,最近两年,随着国内旅游的持续升温,夫妻二人便计划在自家院内再盖一个民宿旅馆。由于资金周转困难, 黄刚金决定到农业银行腾冲市支行贷款50万元。原以为会有很复杂的贷款过程,不想很快就拿到了贷款。
黄刚金是千千万万个获得银行业信贷支持扩大农业生产、发展特色产业农民中的一员,他们从事着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共同为乡村振兴而努力。
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4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上年末高0.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4.57万亿元,同比多增6343亿元。
“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导向、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安排,增强农业农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和“压舱石”的稳定作用,持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业内专家表示,今年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关键之年,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大背景下,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发展建设的各项服务工作,助力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能力,持续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提供金融助力。
“贷”动特色产业发展 挖掘乡村多元价值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地方产业的发展,往往都和当地特色紧密相连。
云南以独特的高原风光、热带及亚热带的边疆风物和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闻名于海内外。因此,发展旅游产业成为了当地的不二之选。
银杏村就是其中之一。六百年的古村落,上万亩的银杏林,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云南腾冲银杏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并有了“中国银杏第一村”的美名。
近年来,面对村民们的资金需求,农业银行腾冲市支行反复深入村寨,坚持面对面解决村民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难题,支持村民发展旅游产业。《金融时报》记者从农业银行腾冲市支行获悉,截至目前,该行通过“惠农E贷”、农家乐贷款、助业贷款等种类丰富的金融产品,累计支持银杏村427户村民,共计向村民发放贷款544万元。
在云南省政府提出深入推进“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后,腾冲市委、市政府结合工作要求,提出“大健康、大旅游”发展规划,利用银杏村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积极打造特色银杏小镇。
“银杏小镇通过高标准实施家居环境整治、休闲观光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全面提升小镇人居环境,不断丰富旅游、文化、康养、艺术培育等业态,开发皮影、土陶、油纸伞等非物质文化资源,推进数字化管理全覆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银杏小镇项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银杏小镇项目的规划发展过程当中,农业银行腾冲市支行成立专业调查团队,主动对接项目公司,深入了解公司和项目情况,实施绿色通道审查流程,以最快速度为“腾冲银杏小镇一期建设项目”批复2亿元贷款。农业银行腾冲市支行相关业务经理告诉《金融时报》记者,银杏小镇项目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000个,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0多万元,让当地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至1万元以上。
2021年5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为“腾冲银杏小镇”揭牌。作为云南省6个特色小镇之一的银杏小镇,也为腾冲市政府赢得了省级创建奖补资金1.5亿元。
业内专家表示,信贷资金的支持不仅能够为乡村特色产业带来发展,同时也能够带动一方致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对标产业振兴发展信贷增量,发挥信贷的引导、引领作用,以金融资源的下沉带动产业链下沉,推动协同发展、多重增值,让农民分享更多实惠。”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长三角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叶斌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创新特色金融产品 服务乡村治理
乡村的稳定与善治,是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规划》将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作为重要发展任务之一,提出“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等要求。
“有效的乡村治理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贴近基层且十分重要的一环,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动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基础设施完善等内容落到实处,有赖于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开发和创新特色金融产品,利用金融科技能力和数字化技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在湖南省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交界地带,坐落着一个山清水秀、空气宜人的小村子——暮云新村。虽是村落,但由于地处三市交界又交通便利,这里常被人称为“城乡结合处”。为了完善当地乡村金融基础布局,促进县域乡镇金融加速发展,建设银行湖南长沙芙蓉支行在此地开展了一系列服务,全力推动暮云新村的乡村治理进程。
建设银行湖南长沙芙蓉支行不仅主动与当地政府建立起“银政合作”关系,还为暮云新村在公共服务中心设立了“裕农通”服务点,将基于线下网点的服务方式转变为创新性“裕农通+”模式,打造了全新乡村金融平台。
与此同时,该行充分发挥“裕农通”服务点在乡村治理中的社会功能,与长沙市天心区政府联合打造了乡村金融生态圈,联动扶持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协助建立暮云新村阳光志愿服务中心,发展志愿者120余人,开展了“打造留守儿童阅读空间”“关心关爱特殊人士”等各项公益活动。
伴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速,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数量快速增长,种类日益丰富。为了更好助力乡村治理信息化,农业银行强化科技赋能,以县为单位,加快建设推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探索形成多种建设模式,平台推广成效明显。
《金融时报》记者从农业银行获悉,截至2021年末,农业银行的“三资”管理平台已与1275个县签约,并在908个县完成上线,覆盖了6467个乡镇、12.3万个行政村。县、乡、村三级政府依托这一平台,实现了对农村集体“三资”权属的严格保护、变更流程的透明公开、收益分配的公开公平,推动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进程,在帮助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资金流转的透明监管,也更好地保障了广大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
注入金融活水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近日表示,2022年的乡村建设将围绕扎实稳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等重点任务,提高建设质量和管护水平。
“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既包括自然环境的改善,也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是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居住条件质量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全面整治完善,需要资金的持续投入,这就需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紧密配合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和规划。”曾刚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已经好几周没下雨了,我种的青花椒可怎么办啊?”
“唉,又停电了,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做完呢!”
“这房子修了又修,补了又补,每天都担心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塌,也太不安全了”
……
过去,这些话常挂在四川凉山金阳县体可洛村村民们的口中。受制于气候、地形、经济的影响,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当地村民。
然而,如今的体可洛村,一排排簇新的楼房在暖阳的照耀下,展现着全新的面貌。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个白色的软体水窖与改造的梯田鳞次栉比,让这座村落展现出不同以往的勃勃生机。
村民们说,这些变化,都是工商银行为他们带来的。
在了解到体可洛村村民们的诸多困难后,当地工商银行第一时间派工作人员前往村子进行实地调研,并详细制定了帮扶措施。
在确立了“脱贫不返贫、可持续致富,关键靠发展特色产业、解困靠改善基础设施”的工作思路后,工商银行投入140万元为体可洛村修建软体水窖项目,帮助村子解决了常年干旱缺水、青花椒种植时常面临季节性缺水等问题,体可洛村的土水流失也基本得到控制,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为水土流失防治及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与此同时,为有效解决村民住房难等问题,工商银行投入了321万元用于98户“三类人员”危房改造项目。
在工商银行的大力支持下,昔日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用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的体可洛村,已变成安全饮水相连、硬化道路相通、生活用电相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美丽新村。
《金融时报》记者从工商银行了解到,截至目前,通过直接捐赠和引进社会资金等方式,工商银行累计为该村投入资金超过800万元,从基建、产业、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安全、移风易俗、金融服务等领域进行了全面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