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工作动态
新闻资讯
会员服务
政策法规
乡村振兴艺术团
证书查询
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

我会战略合作单位招标网联合中经网发布《振信心、促活力、添动力,投资“稳定器”作用持续发挥》课题研究报告

    作者:委员会     日期:2023-03-29 15:19:50 阅读量:

近日,我会战略合作单位北京中招国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标网www.zhaobiao.cn”)联合中国经济信息网发布《振信心、促活力、添动力,投资“稳定器”作用持续发挥》课题研究报告。该报告是基于全国招投标市场行业大数据,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经济发展趋势而得出的研究成果,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国内首份类似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从项目建设加速回暖,基建是主要发力方向;“坚持制造业当家”,不断增强创新支撑发展能力;区域重大战略向纵深拓展,持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增信心、稳预期,发挥投资稳增长关键作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经济快速向常态化回归。今年以来,投资“稳定器”作用持续发挥,项目建设加速回暖,产业和科技创新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区域重大战略持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给经济恢复发展带来重大积极影响。

一、项目建设加速回暖,基建是主要发力方向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谋划投资项目,扎实有效推动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建设进度,多措并举扩大有效投资。

项目建设加速回暖,市场主体投资意愿逐步恢复。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3577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比2022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随着疫情快速达峰、节后复工复产加快,市场主体投资意愿逐步恢复。招标网(www.zhaobiao.cn)大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中标项目数量由上月的下降25%转为增长43.9%,中标项目金额实现80.5%的高速增长。

基建投资实现“开门红”,资金保障更加有力。基建依然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从总量看,1-2月份,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0%,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3.5个百分点。从资金来源看,项目资金到位充裕。作为地方政府获得资金、支持基建投资提速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专项债投资力度不减、持续发力,截至3月16日,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已达到9757.37亿元,1-2月份发行规模约占到全年限额的21.8%,发行进度与2022年同期基本相当。从先行指标看,相关统计显示,1-2月份,全国31个省市新开工亿元以上基建大项目达到95个,累计总投资5817亿元。随着目前逐渐进入建筑施工旺季,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数据已呈现上涨势头,2月份,建筑业中标项目数量、金额占比均位列各行业首位,分别占到所有行业的17.5%、64.2%,同比分别增长43.9%、92.7%,后续基建投资向实物工作量转化加速将是大势所趋。

6661941e452646bd87c6849f6350c11b.png

二、“坚持制造业当家”,不断增强创新支撑发展能力

2月份,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9.2%,当前经济复苏进程加快,企业对行业发展信心增强。

各地聚焦制造业主战场,加快推动产业向中高端领域迈进。2月份,制造业中标项目数量占到所有行业的10.9%,同比增长42.1%。辽宁、江苏、河南、天津、浙江、山西、吉林、河北、广东、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湖北、山东等14个省市制造业中标项目数量占本地所有项目比重超过10%,均实现稳步增长。

6661941e452646bd87c6849f6350c11b.png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中之重,生产持续加快。2月份,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仪器仪表、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汽车等装备制造业中标项目数量占到制造业总量的42.7%,同比分别增长60.1%、57.7%、20.2%、56.5%、56.7%、15.4%。5G网络、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建设加速,也为制造业真正实现向高质量转型升级提供动力。2月份,采购人属于制造业的新基建项目中标数量占到所有行业的3.2%,较上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537.1%。

科技研发投资保持高增长发展态势。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步伐进一步加快。2022年以来,除了个别月份受疫情扰动影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标项目数量、金额基本保持两位数增长。2月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标项目数量占到所有行业的17.7%,较上年同期进一步提升2个百分点,同比增长61.7%;中标项目金额占比达到10.4%,也实现76.7%的高速增长。

6d18f7d110024cd5a717fb288c2bc9f9.png

三、区域重大战略向纵深拓展,持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随着区域重大战略向纵深拓展,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进一步增强。

东部地区保持规模领先优势,中西部地区支撑能力稳步提升。2月份,东部地区中标项目数量占到全国总量的46.4%,同比增长37.5%;中西部地区中标项目数量合计占到全国总量的49.8%,较上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同比分别增长48.6%、50.5%;东北地区占比3.8%,实现58.2%的快速增长。动力源地区引擎作用不断增强。京津冀三地、长三角三省一市、广东省项目数量合计占到全国总量的42.3%,同比增长31%,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九省区、川渝两省市分别占到48.8%、23%、7.2%,同比分别增长48.7%、62.2%、75.8%。

交通大动脉全面打通,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加快推进。2月份,建筑业中标项目中,京津冀三地、长三角三省一市、广东省项目数量合计占到全国总量的44%,同比分别增长80.9%、46.7%、17.4%。目前,京雄城际铁路通车,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建设加快推进,雄商、雄忻高铁开工建设,“四纵两横”高速铁路网络正逐渐成形。2023年长三角铁路建设投资规模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初步计划投资900亿元以上,长三角区域内除舟山外的所有地级市将实现“市市通动车”,动车组列车实现公交化开行,实现“1小时至3小时生活圈”。2023年2月6日零时起,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超级工程”有序推进;广深港高铁恢复通车,广汕铁路、深茂铁路、佛莞城际铁路等一批项目先后开工,“轨道上的大湾区”不断加速。

科创中心引领地位进一步强化,区域创新效能持续提升。2月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标项目中,京津冀三地、长三角三省一市、广东省项目数量合计占到全国总量的57.8%,同比分别增长87.7%、49.4%、12.2%。日前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2》显示,当前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引领地位进一步强化,辐射带动京津冀、长三角、泛珠三角等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效果显现,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长三角”在上海的引领下已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区域共同体,开放创新水平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逐步搭建起“两廊”(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两点”(深港河套创新极点、粤澳横琴创新极点)的框架体系,扎实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集群。

产业、资源要素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在制造业领域,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川渝两省市中标项目数量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29.3%、48.2%、5.2%,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0.3、3.3、1.4个百分点,同比分别增长43.4%、52.6%、61.7%,均高于全国42.1%的平均增速。在资金资源领域,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北京金融资产总量超过190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一半,在京的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券商资管等机构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过30万亿元,约占全国同类资产管理规模的30%。

“东数西算”统筹优化算力资源,成为区域增长新引擎。“东数西算”工程自2022年2月正式启动以来,经过一年发展,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目前,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方案均进入深化实施阶段,数字基础设施对实体经济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2月份,京津冀三地、长三角三省一市,以及广东、重庆、四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省市新基建中标项目数量合计占到全国总量的60.8%,中标项目金额占到全国总量的54.7%,重庆、贵州、宁夏、内蒙古、河北、四川等省市中标项目金额增长均超过1倍。


c916d55855ab4a49b2245f8add87e7b3.png

四、增信心、稳预期,发挥投资稳增长关键作用

2022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对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作出全面安排和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局良好,稳经济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多项经济指标明显改善。但总的来看,当前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经济发展仍面临各种复杂因素,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市场主体信心恢复、经营状况修复仍需要过程。下一步,要抓住经济加速恢复的宝贵窗口期,继续把握投资重点、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释放投资潜能,多措并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广大市场主体增信心、稳预期,助力巩固经济企稳向上良好势头,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积极推进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城市内涝治理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领域建设。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完善网络型设施,着力实施中西部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和5G融合应用示范工程;统一布局节点型设施,加快打造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稳妥有序推进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建设。超前部署前瞻性设施,推进“十四五”规划已明确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加快落地、加快实施、加快建设,及时启动一批预研项目,持续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

进一步调动市场主体活力,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宽准入领域、降低投资门槛,促进民间资本充分发挥作用。聚焦解决民间投资可能存在的顾虑,加快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补短板项目建设。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特别是要为民营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提升项目审批质量效率,全力做好要素保障。进一步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推进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优化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重大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创新投资管理方式,发挥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电子招投标采购平台等在线平台作用,提升投资审批精准化便利化水平。加强部门协同联动,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用海需求,进一步优化项目要素保障服务,合力推进项目落地建设。同时,坚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节约用地、减量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力度,提升用地强度和效率。





相关新闻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1号 邮编:100125

中国乡村振兴QQ群:乡村振兴